×
分享
2025-01-22
非遗贺新春|白银:非遗集萃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庆祝春节申遗成功,甘肃省文旅系统拟以★“我们的春节人类的非遗——甘肃非遗贺新春”为主题,有序开展系列宣传,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活态呈现陇原儿女独特的年俗礼仪、民风气质、精神特质,表达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家庭幸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强盛的深深祝福。现将全省各市(州)与春节有关非遗项目、习俗、活动等进行发布,以飨广大网友和读者。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中国人基于传统历法体系,确定正月初一是春节★,标志着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围绕着送冬迎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节日主题,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欢度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民俗”★★,春节囊括了众多、具体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是中国人传统文化思想★★★、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载体。在新旧年俗的交织中★★★,我们品味过往,感念岁月,畅想未来;在近距离感知春节的点点滴滴中,共同感受着五千年文明的脉动。

  打铁花是流传于白银市景泰县的传统习俗之一,它是古代的原始★“烟花”,也是景泰人民群众创造的璀璨的民间艺术之花。景泰打铁花传承久远,盛行于明清时期★,是景泰传统的民间风俗。明万历年间,景泰被蒙古鞑靼部落占据。万历二十七年★,明庭驱逐鞑靼远遁贺兰山以北,构筑了新边。张正胜的先祖张铁蛋以兵户戍边,由山西移驻景泰之芦塘堡,为随军铁匠,专事制造兵器和修补农具★★★,有一手“打铁花★★★”的绝活。景泰“打铁花”习俗,俗称★★★“花会★★”★★。每逢佳节,张铁蛋以炼铁炉、风箱为工具,以生铁、焦炭、木屑为原料★,将通红的铁水打向夜空,散成花束★★★,宛若流星,伴有歌词★★★,与群众一问一答,一唱一和,祈祝丰年,天随人愿★★★,遂将这一活动代代延续了下来★★★,演变成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年节视觉大餐★★★,盛况空前,每逢表演县城群众倾城而出,方圆数里群众扶灯赶路,观看漫天烟火红花,打铁花习俗一时达到了历史高潮。

  会宁高跷是白银市春节民俗活动的重头戏,每年社火大赛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观看。会宁高跷是会宁人民精神敬畏之所在,灵魂信仰之所在,更是会宁百姓感恩自然,敬神娱人★★★,和亲睦邻的重要载体★★。比如踩高跷每年的压轴戏《太湖城》中,主角“孙武子”由高跷表演者中的佼佼者装扮。他手里拥有五个火雷碗,用以踩四门、踏五方,一般先开门,后绝门,每到一门★★,孙武子抽三麻鞭,用以驱散跟随的拥挤人群,尔后猛跨几步,摔一碗,碗碎瘟神散,那碗就是为丢百病★、驱瘟神、图吉利而设。

  白银市会宁县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孕育和诞生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会宁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会宁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会宁剪纸艺术是会宁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节日风俗、人生礼仪等世俗民间活动中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纸为主要加工对象,以情感世界,生存状态★★,艺术追求,民俗风情为主要反映对象,进行艺术创造的民间传统美术★★★。

  据统计,白银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会宁剪纸★★★、白银曲子戏)★★★、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5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9个,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非遗保护项目的10大类类别,非遗保护项目名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白银区的国家级非遗曲子戏春节展演项目是一项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它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白银曲子戏发祥于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大川渡★★,由清末举人张海润创作★★,以《西厢记》为蓝本,结合当地民歌小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曲子戏的曲调细腻★★,无过高音,便于传唱,融合了叙述型、欢快型、忧伤型和风趣幽默型等多种曲调★,叙事简洁★★,对白婉言,文字典雅。白银曲子戏已有130余年的历史,是元曲文化在民间的延续,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曲子戏展演时间通常从正月初八开始,持续至正月十六★★★。

  会宁皮影戏比起国内其他地区,尤为盛行★,在艺术形式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清代会宁皮影戏盛行,乡村城镇皮影社班比比皆是★★★,许多豪门望族请名师蓄制精工影箱,用以收藏★、把玩。根据现有史料考证,会宁皮影大约在明朝中叶由定西通渭传入★,明末清初时就广为流传,具体年代因缺乏史料而无法确证。现仅有明朝时期的一具官梢,可做为会宁皮影历史的见证。说明会宁皮影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那时的皮影艺人,很多都能以皮影戏的表演来演绎我们民族从盘古开天地到清王朝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还是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地仅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之下★★,又获新生。如今★★★,在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下,通过积极的保护举措★★,使皮影艺术得到了更好的呵护和传承条件,也为当地皮影演艺戏班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会宁皮影艺术的关注和支持,相信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焕发新的活力★★,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2024年末春节申遗成功为今年蛇年春节增添了特别的意义。春节★★,对于铜城白银而言,更是一场民俗文化的盛会★。2025年蛇年,白银★★“非遗版★★”贺岁新春活动将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节日氛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举行“欢乐闹元宵,鼓舞庆新春”“巧手剪吉祥★,剪纸迎新年★★★”“舞台汇群星,戏曲贺新岁”等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各类非遗民俗活动★★★,让群众体验打卡非遗项目,感受白银春节浓浓的民俗魅力★★。

  平川剪纸,形态各异,剪纸窗花有的似蝴蝶翩翩起舞,有的似莲花竞相绽放★★★,还有的则是寓意吉祥的图案和福字★★★。剪纸作为平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剪纸传承人和艺术家们巧手翻飞★★★,将一张张红纸变幻成一幅幅生动的艺术作品★★★,不仅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更传递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会宁剪纸以甘沟驿镇最具代表性★,1995年甘沟驿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剪纸)之乡”。春节期间★★,会宁甘沟驿镇的剪纸巧手们往往提前一个月就剪制窗花★、灯笼花、门笺子等装点农舍院落,精心制作腊花社火表演的灯伞花、灯笼花和彩船用于正月社火的集体表演。精彩纷呈的剪纸作品在锦绣乾坤★★★、方寸之间尽显无限创意★★,让传统村落的集体狂欢焕发出新春的光彩。

  靖远狮舞,又名“打狮子★★★”,是融合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狮舞文化,以白银市靖远县平堡镇金园村狮舞最具代表性★★。靖远狮舞的表演具有戏剧程式和完整叙事性★★★。表演时,先以拳术开场施招,表现武士上山遇到狮子,打醒睡狮★★。继之,阴阳八卦夺命掌、旋风扫地绝命腿,打翻狮子惹恼狮子。再继之★,双狮与之搏斗★★,武士扭身提棍劈凶狮★★★,引狮下山★★★。途中瑞兽和春★,诞下小狮子且口吐祥瑞,驱邪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年年丰稔★★、国泰民安、岁岁祥和。鼓乐上保留着传统战鼓的“四点子”打法★★,锣钹相伴★,发挥着指挥引导狮子与武士之间的启★★、承、转、合之作用★★,掌握着主题故事的内外节奏★★,表现雄狮的内心感情性格,制造出现场喧闹热烈的气氛和虚拟出特定的空间与境界★★★。

  2025年白银市欢乐闹元宵社火大赛是由白银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元宵节盛会。届时将汇集会宁高跷、背鼓子舞、五穷鼓、英雄鼓、滚灯舞、太平鼓、舞狮舞龙、攻鼓子舞、钱鞭子舞、黄河战鼓等十余种省级非遗名录项目进行全市传统民俗社火大展演大联欢,来自三县两区的传承人和他们的团队汇聚白银市人民广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掀起欢度春节的高潮,直到夜晚焰火晚会后结束★。一年一度的社火大赛成为白银人民群众元宵佳节的文化盛宴★★。

  钱鞭子舞舞蹈优美,既蕴含了舞蹈步伐★、肢体动作,也具有兵器鞭的刚劲★,干练、犀利的武术内容,舞蹈极具动感、动势、动律,特别是在乐器如二胡、鼓★★★,镲,锣等伴奏下,载歌载舞★★、整齐划一★★,表演场面声势浩大,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因钱鞭子舞蹈是英明神武的尉迟敬德所传★★,代表着神圣和吉祥,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普遍喜爱★★★。人们认为钱鞭子活动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给他们带来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久而久之★★★,钱鞭子舞蹈就成为当地民众心目中的一种神鞭★★,演变为人们欢庆佳节的传统活动,一代代的流传了下来。历史上钱鞭子舞主要活动分布于景泰县境内★,重点区域是景泰县寺滩乡玉川村★★。钱鞭子舞起源于老爷山脚下的西沟、大庄、牙石头等村,后经景电一期工程移民搬迁景泰县寺滩乡玉川★★★、疃庄等村。